3月 29 2022
READ 00:00:04
MDRT台灣會員 徐淑華小姐: 後疫情時期,如何自我精進並獲得客戶信任?
面對疫情,不僅是金融、一般民生市場受到影響,更是造成勞動市場的大洗牌。面臨這樣的紛擾,也同樣導致客戶對於保險的態度持兩方意見:一方是因為受到疫情影響,而想要縮減保障,解除保險合約;另一種則是意識到風險的嚴重性,進而想要更加完善自己的風險規劃。
因此,這次特別邀請在保險金融產業年資已有17年,並在入行迄今已榮獲7年MDRT會員資格的MDRT 臺灣會員 徐淑華與我們聊聊,面對客戶對於保險觀念兩極化的想法,她是如何應對並透過保險觀念的教育獲得客戶的信任。
客戶需求極端變化的應對
聊到疫情造成客戶對於保險態度的轉變,徐小姐表示,雖然以客戶主要需求層面區分,呈現加保與退保兩個極端,但是身為一個專業的保險金融從業人員,所謂的以客戶的需求出發,不應該只是察覺或是謹遵客戶的要求做出相對應的規劃,更是應該洞察先機,並且將保險教育的觀念傳達且烙印在客戶心中。
然而,保險之於所有人,說是避險或是理財工具都無法道出其真正的意義與功能。因為保險本就不僅只是一個工具,更是一個「財物安全」的觀念。所以徐小姐就與我們分享到,她與客戶談論保險時,面對加保或是退保的情況,與其喚起客戶當初投保的初衷,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讓客戶意識到有沒有這份保險的差異性。因此,她建議依照需求進行差別化分析。首先,針對退保的客戶,徐小姐會在聆聽完客戶意見後,與他們討論無這份保險保障時會需要面對多少風險,並且具體計算每一筆風險的花費。之後,在藉由客戶現有現金流評估解約的可能性。另外,針對加保,有別於一般從業人員,徐小姐會根據客戶加保需求評估,並且做出全面性的保單健診,為客戶把關是否有需要加保的急迫性,並且針對不足的地方與客戶討論是否於以補強。替客戶屏蔽掉因為恐慌產生的盲從行為,輔以專業知識、理性的分析與判斷,才是真正的以客戶的利益為出發的規劃,而也唯有這樣的出發點才會讓客戶更加信任我們,進而更願意幫忙轉介紹。
自我精進因對大市場局勢
除了依據客戶的需求給予回應外,想要做到能在風險、動盪來臨前,替客戶事先做出完善的應對,持續自我精進是關鍵。然而,在自我精進層面,徐小姐也提到由於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風險的因子之一,所以很難規範學習與進修的領域。但可以根據業務上會觸及的範圍去安排,例如:金融理財投資方面,就可以透過多汲取總體經濟學相關知識,確保自己時刻掌握市場動向。另外,由於保險也與財務、資產配置相關,所以也可以在稅務或是繼承法相關方面增加自己的技能。
徐小姐也分享到:「疫情造成整個環境局勢動盪,而局勢動盪導致人心惶惶,這些環環相扣的關係都會致使客戶跟風作出他們認為是對的舉動。然而,面對受疫情波擾產生的恐慌,保險金融從業人員必須以專業從容應對,除了要安撫客戶情緒外,更需要跳脫局勢框架綜觀審視事情的全貌,才能贏得更多客戶的信任,並成為客戶面臨風險危機時的光明燈塔。」
Contact: MDRTeditorial@teamlewis.com